叠山书院的教学与管理

 

一、《叠山书院条规十八则》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弋阳县令李文樱立义学于叠山书院,设师教授生徒,设课十三经,并制定《叠山书院条规十八则》,以敦伦纪、端品行、贵志向、习礼仪、习经史等警示。条规中还要求诸生通时务、懂兵刑、理钱谷、知礼乐,掌律历、疏河渠、修水利、勘农田等,且必须一一究心,实为一般书院所罕见。由此,除读书明理之外,研究有用有体之学,成为叠山书院一大特色。

        包括:敦伦纪、端品行、贵志向、习礼仪、习经学、习史学、正文体、遵传注、尚风雅、通时务、谨言行、慎交友、严课程、谨出入、戒博饮、禁代作、遵学戒、明赏罚。

二、叠山书院章程

        乾隆十一年(1746年),知县陈元麟不赞成考据之学,竭力奉承程朱之学,刊印程朱理学书籍50余种,亲自纂辑叠山书院章程,计五章四十二条,养正诸生。包括:一、学课十章,二、课规七章,三、山长十章、四、杂款八章,五、补议章程七章。

三、论学要点

        叠山书院一贯秉承谢叠山的讲学精神,要求学生自幼通读儒家经典,注重思想道德修养,自觉捍卫中华传统文化,维持叠山书院采取了一个好的方法,即以《礼记学记》为书院教学理论的论学要点,其论学要点以谈亲师、敬业为主,比《大学》所谈深奥的理论方法更切于实用,成为书院学生入学时不可不知的规章,叠山书院将其分为论学等五要素。一为论学为要、二为论教为要、三为论师为要、四为论育能为要、五为总结为要。

四、叠山书院的教学特色

        (一)立课制:教学计划

        (二)兴考课:考核学业

        (三)养心性

        (四)深考研

        (五)尊师道

        (六)爱生徒

五、书院的管理制度

        (一)人事制度

        叠山书院在人事制度的安排上明显的借鉴了寺院的人事制度,书院的主管称山长,主持书院教学兼领院务,山长下设二主、和管干。二主,主要是指主讲和副主讲,主讲负责院内的教学和典祭,副主讲负责院内的日常事务和外事。主讲下面有副讲、典谒、主奉、训导、首事、经长等职位。管干下面有账房、伺计、总斋长、司閽、监院等职位。在官学化浓厚的元代,书院还设有学长、督学、考官、总董等。

        (二)师生选择与管理

        叠山书院的掌教者,大多数来自朱子理学的传人,学生也大多是慕名而来,出于自愿,没有限制,而且还可以中途易师。大师收徒,有的是“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悔焉”,也就是来者不拒,但也有要选择的,到清代还发展为书院选生。教学中,陈乔枞继承朱熹教育思想,认为读书是为了闻道,要闻道,就要脚踏实地下功夫践行,切记过度干扰,要发挥在教学中学生主观能动性。

六、书院的讲学精神

        书院的讲学精神首先是一种时代精神,每个时代叠山书院都有自己所表现的精神,宋代讲理学,明代讲阳明心学,明清之际讲实学,清朝讲考据之学汉学。每一代的学术思潮和书院有直接的关联;二是书院有讲学和议政结合起来的精神;三是书院有自修和研究学问结合的精神。

        (一)从理学的角度理解书院精神,书院的讲学精神始终和理学联系在一起,从宋元明清以来,理学家普遍在书院讲学,许多理学流派在书院形成,叠山书院更为突出它的理学思想的阶段性。宋代谢叠山自己讲四五五经、唐诗为主。元代主要学习宣讲理学与宋词,明清两代基本沿用叠山讲学科目,结合实际增加课程聘请当代名师讲授。

        (二)关于人文信仰的精神。程朱理学重建了儒家信仰,把儒家的道德人文变成天理,把人文的理性和信仰结合起来。文人信仰一方面是世俗的,具有现实伦理和政治关怀的特点,邀请儒生有入世的精神;另一方面还包括超越性的东西,能达到精神超脱的境界。叠山书院的体制正好让理学精神和叠山精神的双重特征得到完整的体现。把世俗和神圣的需求结合起来。

        (三)人格修炼的精神

        朱熹曾经和书院的学生说办书院的理由就是要走一条和官学不同的路子。官学除了没有独立的学术精神之外,更注重“科举利禄”,因此书院追求的人格教育,理学把人的精神修炼放在第一位。

七、书院的讲学内容

        (一)有关讲学时间。每次讲学一般进行三天左右。除了一、十二、六、七月,其余八个月按时讲学。

        (二)有关确定会主人选。每年、每月都由会主主持。因此会主人选由公推产生,主要负责各项具体事物的主持、协调、安排。

        (三)有关讲学礼仪。大会第一天,所有人身着礼服,三次击鼓后一同到孔子像前行四拜礼。众人先东西相对二辑分别入座。然后交谈论学,下午三四点听到三声击磬,起立再东西相对二辑,然后到孔子像前肃辑,退堂。

        (四)有关讲学内容。每次讲学,推举一人说《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四书中一段内容,然后互相发问讨论。

        (五)有关大会接待管理。每次大会设知宾若干名,负责会讲的接待、组织。

        (六)强调讲学秩序

        (七)讲学时的生活安排。

        (八)省繁文、求实益。

八、书院的藏书、刻书

        叠山书院从宋到明清,历代都有丰富的藏书,而且还刻了不少名家著作。元大德十年(1360)与蓝山、稼轩、象山书院合刊唐代李延寿撰《水史》一百卷,今藏于北京图书馆。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知县陈乔枞重建书院,一次添购各类书籍4300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