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记》《龙凤剑》《芦花絮》……首批国家级非遗弋阳腔学术交流会在江西弋阳举行

 

 

        复排传统剧目、特色折子戏,现存曲牌抢救性录音……昨天,弋阳腔学术交流会开幕式在江西省弋阳县举行。活动将持续至12月4日,共有来自于省内外的30余名专家参会。期间,专家围绕弋阳腔保护和传承、弋阳腔和高腔、弋阳腔的历史发展经验等主题展开交流,共同探讨弋阳腔与全国高腔艺术的发展,并实地调研、观看戏曲展演。

        此次交流会旨在通过交流研讨,进一步提升弋阳腔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水平,促进高腔剧种间的艺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弋阳腔戏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弋阳腔,是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地方传统戏剧,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宋中期,南戏经信江传入江西,在弋阳地区结合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于元末明初,孕育出一种新的地方声腔弋阳腔。弋阳腔的唱腔结构最初采用曲牌联套体,形成极富特点的“徒歌、帮腔”演唱方式。明代中叶,又发展出打破曲牌联套体制的滚调,并繁衍出多种变体。明代,弋阳腔有400余首。 弋阳腔从南戏和明传奇中移植了大量剧目,进行新的改造。弋阳腔剧本,多以忠孝节义的故事为主,其剧目分为连台大戏、传奇戏、花杂戏。

        近年来,弋阳县系统构建弋阳腔保护体系,整理复排《珍珠记》《龙凤剑》《芦花絮》等传统剧目和体现弋阳腔“唱、念、坐、打”特色的折子戏,与江西省艺术研究院合作完成现存215段传统曲牌的抢救性录音工作,实施主要演员结对“传帮带”计划,推动弋阳腔戏曲人才培养,积极探索弋阳腔活态保护新机制,加快推进弋阳腔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本次学术交流会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提供学术指导,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上饶市人民政府主办。